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文章来源:       时间:2011年10月12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在“十一五”期间,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采取了有力的措施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质量工程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总体规划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

自2007年2月28日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以来,我校广泛、深入学习教育部1、2号文件,先后召开了校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教学院长会议,教授委员会会议,就落实教学“质量工程”的思路、对策和措施进行专题研讨,各院系也分别就如何开展“质量工程”组织了学习和交流会。学校在反复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4月20日拟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全面启动教学“质量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从目标、任务和措施等方面明确了我校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条件保障,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中心地位。为保障“质量工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学校设立“质量工程”专项基金,在“十一五”期间拨出1300万元的资金用于人才引进、教改立项、教学评估、优秀教学成果奖励、优秀教师表彰、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等。

2007年下半年,学校相继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质量工程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布置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并颁发了《“质量工程”任务分解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教学“质量工程”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质量工程文件,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我校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打造人才特色。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将质量工程纳入教学评估

教学质量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课程、师资、管理等方方面面,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加强对教学质量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为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由主管校长、教务处及评估办负责人组成  “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小组,每周五上午召开例会,研究讨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具体工作安排,并深入到各教学单位进行座谈,及时与各院、系、部进行沟通,倾听并帮助解决教学单位在推进质量工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反映意见、建议,协调与指导项目申报与项目建设,并为各教学单位建立了质量工程建设档案,及时了解、跟踪、指导教学单位的质量工程建设情况,积极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与各教学单位签订质量工程责任书,各单位“一把手”是质量工程责任人,对本单位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全面负责,做好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工作,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学校把质量工程的建设情况作为每年学校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各教学单位工作的重要指标,定期对各单位“质量工程”实施情况及立项项目进展进行检查与评估,对实施措施有力、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注重特色,务求实效,大力开展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2007年上半年学校启动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院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优秀教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六个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并对除各专业必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团队外获准立项的七个项目签订立项合同书。同学期4~5月份,学校继续启动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秀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名师、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数字化学习中心项目建设工作。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务求实效,学校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专业定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确立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制定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根据本专业建设的要求,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几年来我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成果,我校目前正在加大力度,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让我们的学生在就业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三是坚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速实习基地的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这样的学校必须和数以千计的企业和单位合作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适合市场的需要,更容易地走向社会。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资源投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制定计划,鼓励教师到社会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和研究,建立一支符合我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与国外大学合作积极推进教师的国际化培养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

要提升人才培养竞争力,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强化办学特色,以特色促发展,在同类学校中打造品牌。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努力在五个方面出特色:一是在专业建设上出特色,尤其是偏应用、新兴的专业及工科类专业,应努力建成特色专业,并将有特色、基础好的专业建成在广东地区有影响的品牌专业;二是在课程和教材建设上出特色,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和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有需求、有条件的院系要自编特色教材;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出特色,采用多种途径大胆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在实践教学上出特色,创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鼓励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是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

学校在各教学单位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选出有特色、有优势的项目重点建设,并作为申报省、国家级候选项目,争取在立项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突破,打造学校的品牌。

2009年,为加快我校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粤教高[2009]76号)和《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的意见》,再次制定新时期学校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学校领导专门主持召开教学改革创新与经验交流会议,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和创新。重点组织实施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计划、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学科建设计划、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高水平队伍建设计划、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计划、质量保障与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计划。

同时提出新的建设目标:加大项目建设数量,提升项目质量。全面建设、重点推进,对基础好并已初见成效的项目进行资助。争取实现省级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在2009年质量工程建设的申报中,我校根据省厅文件精神及我校实际情况,启动“重点实验室”、“特色专业”以及“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三个新的专项的申报与立项工作。2010年由于我校实行大部制改革,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工作暂停一年。在“十二五”的开局年,基于我校开放式教育理念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办学特点, 2011年质量工程项目新增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验项目”

(四)严格把握、按时完成做好质量工程项目检查验收

为了更好地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质量工程建设方案要求,2010年学年末,学校开展质量工程项目中期检查和建设终期验收工作。对包括品牌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8个中期检查项目和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改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优秀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55个建设期结束的项目组织专家组鉴定检查验收。各项目按照要求和申报承诺提交了结项材料和中期检查材料。这次检查采用现场PPT汇报的形式,专家组深入到学院实地考察开展评审验收,以促进项目之间和学院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此次评审验收要求各学院(部)认真开展自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认真做好整改提高工作,确保质量工程项目发挥应有作用,为我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做出贡献。

经验收评定文学院张明远教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教改项目、物流学院燕珍的《构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创新型教学体系的研究》教改项目、国际商学部徐爱的《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信息技术学院王光学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优秀项目。

二、建设的专项名称及基本内容

1.精品课程从2005年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3门以来,近几年每年立项建设2门,2011年增加到立项10门,并从建成的校级精品课程中再评选出参评的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建设,精品课程要在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达到最优标准,成为示范课程,以此推动学校其他课程建设。

2.品牌专业。在2005年立项建设2个校级品牌专业以来,每年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再评审立项建设,每个项目3-5年完成。品牌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是要在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质量、学术水平、招生就业等方面达到最优标准,成为示范专业,以此带动学校专业、学科建设,全面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是推动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全面推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切实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打造我校学生英语能力强的办学特色。

4.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在推进我校已有数字化教学系统(如:各院系网站、电子图书馆等)的建设基础上,在2~3年内建成涵盖全校精品课程、核心课程、立体化教材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研究,建立数字化教学体系、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

5.双语教学示范课。采用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对学生外语能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必须建设至少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专业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六年来学校重点建设14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从中推选参评省级和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争取建成1~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6.教学质量监控系统。2007~2008年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系统上实现教学质量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同步查询和交流互动的功能。通过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将教案、教学大纲、课件等教学资料和各类教学评价信息统一在一个平台上,一方面使领导、督导、老师、学生和家长能够及时了解这些教学信息,并提出反馈意见,另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网上评估、网上监控、网上办公的有效平台,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7.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规格要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在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导学。

8.教学团队。各教学单位先按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一步建设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团队,鼓励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学校从院级教学团队中择优选出2~3个作为校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为申请省级教学团队做准备。

9.优秀教材。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反映我校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的教材。每个院系应根据教学需要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并将教材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十一五”期间,学校资助15~25本优秀自编教材,在此基础上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优秀教材。2011年,根据学校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将“优秀教材”项目改设为“特色教材”项目。

8.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一五”期间立项建设2~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1~2个申报广东省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9.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5~10个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从中推选1~2个参评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10.优秀实践教学基地。“十一五”期间学校评选优秀实践教学基地约15个,每年评选不超过5个。学校对每个优秀实践教学基地奖励1万元,并挂牌授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优秀实践教学基地”称号。

11.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培育。建设具备一定研究与实践基础、方向明确、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践探索可行性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项目研究、改革与实践引导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计划立项建设10-15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争取申请成功3-5个省级项目。

12.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依托教改项目培育教学改革成果,加强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改革成果应用范围与应用成效。学校拟立项培育5-6个已有初步成效的教学改革项目,或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创新发展的项目;从中推选参评省级教学成果培育建设项目,争取申请成功 2-3个省级项目。

13.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必须围绕国家和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开展创新性研究,围绕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努力提高专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我校教师素质及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计划立项建设2-3个重点实验室,争取申请成功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4.特色专业建设。计划未来5年内立项建设3-5个校级特色专业,每个项目3-5年完成。特色专业要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探索和丰富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一批高水平、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专业点,对校内其他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5.教学名师奖。评选名额根据评选年度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确定,第一届教学名师评选3人,第二届评选2人。

16.教学新秀奖。为完善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学校在2011年质量工程项目立项新增设教学新秀奖。2011年评出十位新秀,逐年增加名额。

17.教学成果奖。为了鼓励分校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建设,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我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自有一届毕业生后,开展校级教学成果奖励。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为保证教学成果奖的质量,实际奖励可缺项。

18.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基于我校开放式教育理念,探索跨学院、跨院校、校企合作等联合培养模式,2011年增设校级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计划未来5年建设10-25项。

19.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项目。围绕我校国际化办学特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2011年增设 校级“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验项目”建设10-15个校级“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验项目”。

20.特色课程。为完善我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突出我校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学校鼓励各专业建设具有本专业优势特色的课程。

第二部分 成效与基本经验

一、我校质量工程建设成效

(一)加强专业建设,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品牌、特色专业”项目建设。

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弹性学习制度,以保证教育质量为核心,完善学分制、二次专业选择和强化实践环节等在内的教学制度创新,增强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推进主辅修制,探索跨学科组织教学模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课堂讲授课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文学院自建校以来进行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初见成效,2006-2007校级教改重点立项、2007年省级教改立项,并在2010年荣获广东省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文学院的改革实践为榜样,在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导学。导学对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进行详细的介绍,要求学生人手一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从05年开始遴选优势明显、办学质量高或办学前景好的专业作为品牌专业点进行建设,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现在05年建设的品牌专业点“应用心理学”、“物流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三个品牌专业已经通过验收,成为我校办学质量高,在广东地区办学效益好的代表。

2009年根据珠三角规划发展纲要提出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为贯彻《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的意见》,学校开展“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将试办专业“特许经营管理”及新兴专业“家政学”,作为学校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和培育,每个专业资助20万元,力争打造珠海分校的特色和亮点。2011年学校新立项建设4个特色(品牌)专业,分别是“软件工程专业”、“金融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法学专业”。

(二)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和“优秀教材”项目建设。

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校从2005年开始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在学校层面进行建设,2007年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建设后,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要求每个教学单位自建2~3门精品课程,学校每年从院级精品课程中遴选2~3门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作为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候选课程。目前,我校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语文》、《会计学》,还有在建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特许经营导论》、《大学英语》、《文字体设计》、《民法学》《数据结构》、《融资策划》、《管理学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对外汉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行政学原理》、《微观经济学》、《数学分析》,其中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正在检查验收中。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加强通识课建设,有效推进“两课”、大学英语的课程改革,由学校委托,公共政治理论教研部和外国语学院组织策划“两课”、大学英语的改革研究,现为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在“两课”教学的改革方面,主要是针对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模式和学生自身发展多样化的目标,对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以提高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建设网上英语学习辅助资源和教学课件库,实现学生通过网络全天候的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小班教学,形成多元评价体系等。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学校计划自07年开始每年建设2~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一些涉外专业力争三年内双语教学课程达到专业课程的10%以上。目前,我校建设的双语教学示范课有13门,分别是《金融市场与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商业法国际商业基础》、《商务沟通》、《软件工程师理论基础》、《特许经营法律实务》、《组织行为学》、《财务会计》、《心理咨询基本原理》、《国际公法》。现在双语课《金融市场与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微观经济学》、《软件工程师理论基础》已经达到建设目标,通过结项,《宏观经济学》取得阶段性成果,已通过中期检查。

加强教材建设和选用。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奠基性作用,要健全、完善教材评审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教材选用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尽量选用先进教材和新版教材,理工、财经、政法类专业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应达到50%左右。鼓励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课程讲义和教材,并将其纳入科研计划,正式出版的教材视同科研成果。有条件的学院(系、部)自编1~3本高质量的专业方向课教材。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学校质量工程对我校教师编写的已出版的“优秀教材”进行评优奖励,对未出版但在使用(至少使用一轮)较好的讲义给予出版资助。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优秀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建设。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在近期我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中再次提高实践教学比例至20%和30%。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确立优先原则、重点倾斜原则和校院两级共建原则,加强引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加大投入,提高实验室的设备配套水平和使用效率,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在保证教学必需的前提下,重点倾斜“质量工程”建设的相关立项项目。

目前有6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分别是“生物技术实验中心”、“黎时煖编辑出版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形图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影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完成建设目标,通过结项,“生物技术实验中心”通过中期检查。

2007年我校“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入选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从今年开始建设校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工程技术学院的“玩具设计与检测实验室”与珠海市相关部门联合共建,成为我校第一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学校鼓励院系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验室,积极争取珠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本着“以贡献求支持,以共赢求合作”的发展思路,在合作、服务、共赢中巩固和扩大以行业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平台,计划“十一五”期间校外实践基地达到500个左右,实际上截止到2009年12月的统计数据表明,我校各教学单位已签约校外实践基地796个,其中校级实践基地18个。学校目前评出校级优秀教学实践基地8个,每个基地可获学校1万元的奖励。

加强学生管理,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查处论文抄袭行为。加强学术活动,定期举办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讲座及学术沙龙,积极开展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创作和知识竞赛活动,以竞赛带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促进信息资源和学术成果共享,培养具有国际前沿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校本部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与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联系与交流。与国外大学共同开展项目合作,举办学术会议,促进校际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流。鼓励学院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提高教师队伍和学生构成的国际化程度。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和课程,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制订学分互认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国外大学、港澳台大学选修课程学分和学习交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组建国际商学部,建立大商科通才教育模式,重点实施国际化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审查,各单位要有专人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学校拟成立“信息技术中心”推进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学习和网上服务,创建一流的信息化校园空间。培养和提高教师制作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确保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加大综合性教改试验园区建设力度,力争成为教育部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宗旨,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和资源,加快制定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和功能布局在内的园区建设规划及相关规章制度,探索培养模式、管理机制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的创新,形成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相互依托、互相促进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培育“教学名师”。

进一步加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健全教师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努力营造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环境,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使专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大力引进中年骨干教师,做好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青年教师的助教制度,辅导员制度,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已评选校级教学名师5名,由于教学名师奖的评选指标要求很高,所以评出的这些基本都是来自本部的退休教师,也表明分校的教师资历有待提高,学校为了培养中青年教师骨干,从2009年开始评选“教学优秀奖”,计划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约评选20名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以此作为我校“教学名师奖”的候补梯队。2011年,学校评选出“教学新秀奖”十名。

加强教学团队和专业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授、专业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活动中的核心作用。各学院以专业为单位建设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鼓励跨学科、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加强科研能力,提高教研质量,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发挥老教授传、帮、带的作用。加强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开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五)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开展“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建设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

2009年11月我校颁布《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试用),近两年立项的校级教改项目有42个,其中重点项目7个,对那些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做出一定成绩的教改团队进行资助,鼓励他们大胆改革、不断创新。

在教改项目的建设上,我们一直强调各教学单位围绕学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探索适合珠海分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鼓励与支持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开展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重点支持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例如,我校文学院以专题研习“工作坊”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教学变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信息技术学院在培养学生知识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弥合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鸿沟,使毕业生与企业需求无缝连接,实现毕业生直接输送,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构建新型的“四维立体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六)我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推进带动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自2005年以来我校共申报项目约512项,其中立项项目272项(详见附表二)。涉及19个类别的项目(详见附表一),约有占学校教师总数90%的教师参与了项目的申报,有约4万名学生受益。全校所有的教学单位都参与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通过实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及相关教学改革,引导我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教风、学风、校风得到进一步好转,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附表一:2005年以来质量工程校级立项统计

序号

项目类别

立项数

1

人才培养方案

37

2

精品课程

18

3

品牌专业

5

4

特色专业

6

5

教学团队

50

6

教改项目

42

7

教学名师

5

8

双语教学示范课

14

9

优秀教材

21

10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11

优秀教学实践基地

13

1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7

13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5

14

教学成果奖

9

15

重点实验室

1

16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

5

17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验项目

1

18

教学新秀奖

10

19

特色课程

16


合计

272



附表二:质量工程分项目立项情况

序号

学院(系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

年度

1

特许经营学院

精品课程

特许经营概论

王学思

05-06

2

文学院

精品课程

大学语文

张明远

05-06

3

信息技术学院

精品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

彭望琭、倪玉华

05-06

4

教育学院

品牌专业

应用心理学

程正方、金宝城

05-06

5

物流学院

品牌专业

物流管理

陈训生

05-06

6

文学院

教学名师

刘锡庆

——

06-07

7

信息技术学院

教学名师

彭望琭

——

06-07

8

政治理论教研部

教学名师

李春秋

——

06-07

9

商学院

精品课程

会计学

蒋树宽

06-07

10

外国语学院

精品课程

大学英语

陶文好

06-07

11

政治理论部

精品课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周志强

06-07

12

不动产学院

品牌专业

房地产经营管理

吴德夫

06-07

13

教育学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福利院孤儿心理现状调查及帮扶策略

赵维纬

07-08

14

信息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新型师生互动评价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武峥嵘

07-08

15

信息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北师大综合信息交流平台

陈少智

07-08

16

不动产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吴德夫

07-08

17

不动产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陈光伟

07-08

18

法政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肖杰

07-08

19

法政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黎晓平

07-08

20

工程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安宝生

07-08

21

工程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颜亨梅

07-08

22

管理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杨冠杰

07-08

23

管理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陈厚忠

07-08

24

管理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祁明德

07-08

25

国际传媒设计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张宜平

07-08

26

国际金融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边晓鸿

07-08

27

教务处

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课人才培养方案

王德胜等

07-08

28

教育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家政学专业培养方案

吴忠魁

07-08

29

教育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

徐战平

07-08

30

教育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祝士媛

07-08

31

教育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李毓秋/刘建新

07-08

32

商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蒋树宽

07-08

33

商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

徐爱

07-08

34

商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楼轶江

07-08

35

商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

冯文荣

07-08

36

特许经营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王学思

07-08

37

外国语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陶文好

07-08

38

文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谢纪锋

07-08

39

文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方案

傅爱兰

07-08

40

文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方案

张明远

07-08

41

物流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张惠颖

07-08

42

物流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徐天亮

07-08

43

信息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王光学

07-08

44

信息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马维旻

07-08

45

信息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刘霄渐

07-08

46

艺术与传播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高翔

07-08

47

艺术与传播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

沈伟

07-08

48

艺术与传播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

谢慧铃

07-08

49

艺术与传播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表演专业培养方案

李邦禹

07-08

50

艺术与传播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影视学专业培养方案

陈继明

07-08

51

应用数学系

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米洪海

07-08

52

信息技术学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闫丽华

07-08

53

国际金融学院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金融市场与机构》双语课程

蓝裕平

07-08

54

商学院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双语课程

徐爱

07-08

55

不动产学院

优秀教材

《房地产测量》教材

刘权

07-08

56

通识教学中心

优秀教材

《自然科学概论》教材

游玉宏

07-08

57

文学院

教学成果奖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张明远

07-08

58

信息技术与软件学院

教学成果奖

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与发展

彭望琭

07-08

59

通识中心

教学成果奖

普通高校通识教育与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王德胜

07-08

60

评估办

教学成果奖

分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朱梅林

07-08

61

信息技术与软件学院

教学成果奖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体系研究

闫丽华

07-08

62

教育学院

教学成果奖

家庭生活质量现状调查与家政学学科建设的研究

颜亨梅

07-08

63

信息

教学成果奖

LOGO语言在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师书恩

07-08

64

物流学院

教学成果奖

物流仿真虚拟实验平台

郑平

07-08

65

商学院

教学成果奖

商业银行教学与实践继承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唐士奇

07-08

66

工程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可重构人形玩具机器人研制

盛风

08-09

67

国际传媒设计学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创意集市

杨传宇

08-09

68

特许经营学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特许经营模式在珠三角地区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

朱羿

08-09

69

信息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数字化汽车仪表盘的研究与改进

陈竞豪

08-09

70

法政学院

课程教学团队

《宪法学》课程团队

于风政

08-09

71

国际金融学院

课程教学团队

《商务统计学》课程团队

毛纲源

08-09

72

物流学院

课程教学团队

《运筹学》课程团队

常大勇

08-09

73

工程技术学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物技术实验中心

颜亨梅

08-09

74

管理学院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商务沟通

粟郁

08-09

75

国际金融学院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市场营销

张同耀

08-09

76

国际金融学院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微观经济学

黄嵩

08-09

77

信息技术学院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软件工程师理论基础

刘霄渐

08-09

78

工程技术学院

优秀教材

新世纪文科物理学

吴大江

08-09

79

国际金融学院

优秀教材

公司融资策划

蓝裕平

08-09

80

特许经营学院

优秀教材

单店运营管理

侯吉建

08-09

81

文学院

优秀教材

大学语文

张明远

08-09

82

信息技术学院

优秀教材

大学计算机基础

倪玉华

08-09

83

商学院

优秀实践教学基地

金融人才实习就业基地

冯文荣

08-09

84

特许经营学院

优秀实践教学基地

流行美连锁机构

王学思

08-09

85

信息技术学院

优秀实践教学基地

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李成

08-09

86

公共体育教研部

教改项目

“自主双选式”体育课程模式

王月英、刘亚男

08-09

87

教务处

教改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赵永宽

08-09

88

教务处

教改项目

教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办事指南系统”开发

游玉宏

08-09

89

商学院

教改项目

竞争性教学方案实施的路径问题研究——以经济学课程为例

赵寿江

08-09

90

特许经营学院

教改项目

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赵宇

08-09

91

图书馆

教改项目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及综合能力培养

张晓峰

08-09

92

文学院

教改项目

基于信息化、个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戚治

08-09

93

物流学院

教改项目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实验设计与软件开发

郑平

08-09

94

信息技术学院

教改项目

基于软件工程的PDL探索与实践

程努华

08-09

95

艺术与传播学院

教改项目

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

沈伟

08-09

96

艺术与传播学院

教改项目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魏吉雅

08-09

97

政治理论教研部

教改项目

深入挖掘珠海名人文化精神加强我校“两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刘志强

08-09

98

国际传媒设计学院

教改项目

学院制下的分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王琳明

08-09

99

商学院

教改项目

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徐爱

08-09

100

文学院

教改项目

适应国际汉语教育新趋势的国际化汉语教师人才培养研究

张明远

08-09

101

应用数学系

教改项目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数学类学科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米洪海

08-09

102

法律与行政学院

教改项目

实践教学与社区服务一体化的社工介入实战改革方案

范时杰

09-10

103

公共体育教研部

教改项目

我校健康体育教学新模式研究

王建军

09-10

104

管理学院

教改项目

以大型综合性案例教学强化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王家贵

09-10

105

教务处

教改项目

分校学院制下推行学分制改革研究

朱梅林

09-10

106

教育学院

教改项目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豹

09-10

107

外国语学院

教改项目

大学英语的应用型、多模式教学改革

陶文好

09-10

108

文学院

教改项目

双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张明远

09-10

109

物流学院

教改项目

构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创新型教学体系的研究

燕珍

09-10

110

政治理论教研部

教改项目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

路淑英

09-10

111

通识教学中心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普通高校通识教育与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王德胜

09-10

112

信息技术学院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四维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探讨

彭望琭

09-10

113

文学院

教学名师

杨润陆

——

09-10

114

信息技术学院

教学名师

师书恩

——

09-10

115

国际商学部

教学团队

商业银行管理课程教学团队

朱梅林、唐士奇

09-10

116

教育学院

教学团队

“社会心理危机管理”专业方向团队

刘建新

09-10

117

信息技术学院

教学团队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团队

吕威

09-10

118

法律与行政学院

精品课程

民法学

白非

09-10

119

国际传媒设计学院

精品课程

中文字体设计

杨涛

09-10

120

文学院

品牌专业

对外汉语专业

傅爱兰

09-10

121

信息技术学院

品牌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马维旻

09-10

122

法律与行政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范时杰

09-10

123

文学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黎时煖编辑出版实验室

陈藩庚

09-10

124

信息技术学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王光学

09-10

125

国际商学部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宏观经济学

于天远

09-10

126

国际商学部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商业法

孙宏友

09-10

127

国际商学部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国际商业基础

王蕴琪

09-10

128

特许经营学院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特许经营法律实务

肖小文

09-10

129

教育学院

特色专业

家政学专业

林绚晖

09-10

130

特许经营学院

特色专业

特许经营管理专业

王学思

09-10

131

不动产学院

优秀教材

测量与地图

刘权

09-10

132

管理学院

优秀教材

企业税务管理

王家贵

09-10

133

教育学院

优秀教材

特殊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郑维廉

09-10

134

通识教学中心

优秀教材

现代天文学(非天文专业)

马文章

09-10

135

文学院

优秀教材

普通话能力训练与测试教程

张明远

09-10

136

物流学院

优秀教材

物流学

钱东人

09-10

137

信息技术学院

优秀教材

软件工程实践教程

杨林、赵池龙

09-10

138

信息技术学院

优秀教材

实用软件工程(第2版)

赵池龙、杨林

09-10

139

不动产学院

优秀实践教学基地

房地产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基地

刘峥嵘、汪立荣

09-10

140

管理学院

优秀实践教学基地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基地

杜心灵

09-10

141

国际商学部

优秀实践教学基地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

冯文荣

09-10

142

教育学院

优秀实践教学基地

(深圳)生活科学实践教学基地

金宝成

09-10

143

特许经营学院

优秀实践教学基地

特许经营实战运营管理实践教学基地

刘庸

09-10

144

工程技术学院

重点实验室

玩具设计与检测实验室

袁剑锋

09-10

145-181

各学院(部)

教学团队

37个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

07-10

182

信息技术学院

精品课程

数据结构

吕 威

11-12

183

国际商学部

精品课程

融资策划

蓝裕平

11-12

184

国际商学部

精品课程

管理学原理

于天远

11-12

185

不动产学院

精品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

胡嘉骢

11-12

186

文学院

精品课程

对外汉语教学法

邱 月

11-12

187

教育学院

精品课程

教育学

王建成

11-12

188

教育学院

精品课程

心理学

刘建新

11-12

189

法政学院

精品课程

行政学原理

肖 杰

11-12

190

法政学院

精品课程

微观经济学

毕世宏

11-12

191

应用数学学院

精品课程

数学分析

高文华

11-12

192

信息学院

特色(品牌)专业

软件工程

杨 林

11-12

193

国际商学部

特色(品牌)专业

金融学

蓝裕平

11-12

194

管理学院

特色(品牌)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何建华

11-12

195

法政学院

特色(品牌)专业

法学

于风政

11-12

196

信息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

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模式

马维旻

11-12

197

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

“对外汉语—英语”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张明远/陶文好

11-12

198

教育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

综合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张豹

11-12

199

法政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

社会工作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范时杰

11-12

200

应用数学学院/国际商学部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

“金融-统计”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苑飞/郑勇

11-12

201

国际商学部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验项目

金融学2+2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边晓鸿

11-12

202

信息技术学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图形图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黄 静

11-12

203

艺术与传播学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综合影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魏吉雅

11-12

204

物流学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郑 平

11-12

205

国际商学部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组织行为学

陈 健

11-12

206

国际商学部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财务会计

周 卉

11-12

207

教育学院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心理咨询基本原理

郑维廉

11-12

208

法政学院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国际公法

刘 彬

11-12

209

信息技术学院

特色教材

《计算机图形学》

黄 静

11-12

210

文学院

特色教材

《高效基础汉语》

傅爱兰

11-12

211

教育学院

特色教材

《生活科学概论》

王幼萍

11-12

212

艺术与传播学院

特色教材

《传播学视野下的媒介素养》

谢慧铃

11-12

213

法政学院

特色教材

《法律诊所实用教程》

胡雪梅

11-12

214

物流学院

特色教材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综合实验》

郑 平

11-12

215

信息技术学院

实践教学基地

远光软件实践教学基地

倪玉华

11-12

216

国际商学部

实践教学基地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实践教学基地

赵丽娜

11-12

217

教育学院

实践教学基地

特殊儿童沙盘游戏治疗实践教学基地

刘建新

11-12

218

艺术与传播学院

实践教学基地

南方数字娱乐公共服务中心北师艺术与传播学院实验教学基地

沈 伟

11-12

219

工程技术学院

实践教学基地

检验检疫实践教学基地

安宝生

11-12

220

信息技术学院

教改项目

基于云计算的过程化教学改革

倪玉华

11-12

221

信息技术学院

教改项目

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

闫丽华

11-12

222

信息技术学院

教改项目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陈红顺

11-12

223

文学院

教改项目

专题研习工作坊——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

郭 粲

11-12

224

教育学院

教改项目

培养大学生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学改革

王维荣

11-12

225

艺术与传播学院

教改项目

文化产业管理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肖代柏

11-12

226

法政学院

教改项目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刘英俊

11-12

227

法政学院

教改项目

《公共政策分析》实践教学改革

钱正荣

11-12

228

物流学院

教改项目

物流专业ERP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

姜美莲

11-12

229

特许经营学院

教改项目

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三线并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物流管理”课程为例

孟子敏

11-12

230

工程技术学院

教改项目

教学系统设计

安宝生

11-12

231

应用数学学院

教改项目

加强数学建模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周 伟

11-12

232

政治理论教研部

教改项目

小学期“社会学习”课程设计与实践----基于合作性学习的理念

刘振环

11-12

233

政治理论教研部

教改项目

“小学期”思政课小班教学探索与研究

许 兰

11-12

234

通识中心

教改项目

全面提高我校通识课教学质量网络化实践改革

王德胜

11-12

235

教学部

教改项目

“小学期”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游玉宏

11-12

236

教学部

教改项目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宁少林

11-12

237

信息技术学院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电子专业第二课堂与创新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刘 琨

11-12

238

国际商学部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徐 爱

11-12

239

应用数学学院

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实践探究式教学,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米洪海

11-12

240

国际商学部

教学团队

国际经济学(英文教学)课程团队

王蕴琪

11-12

241

文学院

教学团队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教学团队

罗 超

11-12

242

教育学院

教学团队

教育学专业教学团队

王建成

11-12

243

法政学院

教学团队

民商法教学团队建设

谭桂珍

11-12

244

物流学院

教学团队

物流工程教学团队

林兆花

11-12

245

工程技术学院

教学团队

生物机电教学团队

颜亨梅

11-12

246

应用数学学院

教学团队

数学类学科基础课教学团队

侯 健

11-12

247

信息技术学院

教学新秀奖

刘琨

——

11-12

248

国际商学部

教学新秀奖

于天远

——

11-12

249

不动产学院

教学新秀奖

白雪

——

11-12

250

文学院

教学新秀奖

郭 粲

——

11-12

251

教育学院

教学新秀奖

牛宙

——

11-12

252

法政学院

教学新秀奖

刘英俊

——

11-12

253

物流学院

教学新秀奖

彭磊

——

11-12

254

工程技术学院

教学新秀奖

张成

——

11-12

255

应用数学学院

教学新秀奖

周伟

——

11-12

256

政治理论教研部

教学新秀奖

易振龙

——

11-12

257

国际商学部

特色课程

ERP沙盘模拟(实践课)

徐爱

11-12

258

不动产学院

特色课程

不动产法

刘权

11-12

259

文学院

特色课程

中国民俗学

张敏

11-12

260

文学院

特色课程

国际文化与礼仪

刘佳

11-12

261

文学院

特色课程

校园写作

彭微

11-12

262

文学院

特色课程

中国文化通论

罗超

11-12

263

教育学院

特色课程

人力资源测评

高艳

11-12

264

教育学院

特色课程

儿童智力测验工作坊

李毓秋

11-12

265

教育学院

特色课程

优生与育婴

刘曼媛

11-12

266

法政学院

特色课程

刑事诉讼法学

刘世强

11-12

267

法政学院

特色课程

知识产权法

刘志

11-12

268

法政学院

特色课程

非营利组织管理

杨志伟

11-12

269

法政学院

特色课程

公司法

张宗卿

11-12

270

工程技术学院

特色课程

细胞工程

颜亨梅

11-12

271

工程技术学院

特色课程

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

段卫民

11-12

272

工程技术学院

特色课程

玩教具设计

袁剑锋

11-12

二、“质量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科学决策

强化质量意识,加大精力投入,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和问责制。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建设。学校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亲自对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等顶层设计问题进行研究,把教学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由有关部门领导和师生参加的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学院(系、部)院长(主任)为本单位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经常性的召集不同类别的师生座谈会,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科学决策;主管教学校长责成教务处定期召开教学院长工作会议。

按照懂教学、懂管理、高素质、高水平的标准,制定院长(系、部主任)和职能处室处长(主任)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委员会在办学中的作用。在涉及教育教学和学术发展的重大决策方面要由教学科研委员会审议,以体现教授治学和科学民主决策,激发全校教授和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开展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二)深入研究反复讨论,制订完备、科学的各项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在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每一个文件的出台都是“质量工程小组”、教务处、“教学科研委员会”等多次讨论,集思广益征求各单位意见的结果。完备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双方的监督和约束,是进行项目建设质量保证和监控的前提,各个项目的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学校对项目建设的总体原则、指导思想、建设周期、建设的内容和建设目标,负责人的条件、建设的成果形式、经费的使用等,包括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所有环节的要求。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对项目实施方案不断补充和修订。

在质量工程的建设中,按照院、校、省、国家四个层次立项建设,每个教学单位根据专业特点,自选项目立项建设,一年内有初步成果,经学校评审,选出优秀项目由学校进行重点建设,并作为申报省、国家级候选项目,争取在高一级申报立项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突破。

(三)保证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经费充足、专款专用

学校设立“质量工程”专项基金,保证实施“质量工程”各项经费的投入。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拨出1300万元的资金用于人才引进、教改立项、教学评估、优秀教学成果奖励、优秀教师表彰、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按照学校要求,一般教学单位每个项目可以不超过1:1经费配套,因此,粗略估计加上学院配套至少有2000万经费投入质量工程建设。为保证专款专用,制定了《质量工程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经费使用的效益。

(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坚持我校的年度教学评估制度,即由校本部每年派专家对分校进行教学评估的制度,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不断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并以学院为基础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推进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切实加强校院领导、督导、同行、学生的评教工作,重点研究改进学生评教的具体措施。实行学生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参与学校建设、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强化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校外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实施校外专家评审制度,及时了解社会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及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意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希望加强对项目建设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宏观指导

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不全,评估指标不完善,现有的评估标准可操作性不强。质量工程的项目有十几个,但是有国家级评估指标的仅有“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奖”。很多项目至今未有国家级评价标准,虽然各校制作的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中,虽然对建设标准进行了一些描述,但是普遍存在不完整、不能量化操作,有的学校虽然也编制了一些评分表但效度信度都无所考证,这样出现各校、各省标准不一,同一个项目但质量差别较大。希望加强宏观指导,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出台各个项目的指导性文件。

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时,也逐渐区分出高等教育的层级性,各级各类高校因办学定位不同、人才培养规格有别,从而在专业培养人才的特点、课程设置上应相应地有所侧重和区别。研究型高校的课程设置理应区分于应用型高校,高职教育亦区分于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必须立足于这一实际对建设内涵做出相应区分。在宏观指导时,应该区别对待,将各个项目的建设必须与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相吻合,符合人才培养规格,能真正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真正效用性的高质量的项目。

二、教师申报高一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受挫

现在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是所有本科高校同台竞技,对于独立学院、民办院校极为不公平,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成本的压力,又没有官方资金的支持,他们的项目建设明显薄弱,这些院校很少入围省级、国家级的项目,即使入围也没有任何资助。但是,我校领导一再表态,即使没有任何资助,也要积极争取立项,对能够立项的项目学校再进行奖励和资助等。尽管如此,一些教师表示对申报省级项目感觉无望,本身限额就少、入选机会更少。虽然,这种看法比较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现状和无奈。

第四部分 改进措施及对今后质量工程建设的建议

一、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级人才。

为创新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机制、科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的需要,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尽快建立一支适应特色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首先,创新教师管理机制,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科研人才特点的师资管理方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既有长期聘用较为固定的专任教师,也有短期任教的课聘教师。并且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课聘教师队伍人才网络。其次,加大力度引进有国外学习和工作背景的教师,适应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再次,根据专业的需要引进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必须的。第三,投入经费对我校建校初期做出贡献的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出国培训、考博等,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使教师的培训制度化,经常化。最后,加大引进各类人才的投入,学校建立专项引进人才基金,用于引进各类人才。

(二)加强教学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对项目建设的服务、管理和监督作用。

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学校教学理念实现的重要保障。同时,教学管理队伍则是教学秩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教学管理的队伍建设。我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在数量上进行扩充、在质量上进行提高。建设一支技术水平合格的,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职员队伍。要建设这样的队伍,还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培训、进修制度等。

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建立专门的专家评审机构,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成立“信息技术中心”,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网络化提供服务。


二、对今后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对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等进行区别对待,加强指导和支持

希望对独立学院给于支持、扶持,给独立学院提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和政策支持空间。几年来广东省内独立学院对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较大的贡献,在招生、就业、各类大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希望在质量工程建设立项限额、评审、资助等方面对独立学院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自2007年质量工程项目申报评审立项以来,独立学院没有享受到省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政策,包括教学成果奖申报都是与省内985工程、211工程学校同台竞技。显然无论从师资、生源,还是办学条件、实验室资源等软硬件方面,只有几年历史的独立学院不可能同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积淀的老牌大学相比。因此,建设几年来独立学院立项项目很少,我校至今只有3个非资助类教改项目立项;建议在项目申报、专业申报等方面宽容对待,鼓励支持独立学院的质量工程建设,并进行一定的资助。

建议教育部、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调研,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给予指导和切实的支持。在《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的意见》中,我们没有找到具体的体现和相应的措施。建议省里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时候,应有对独立学院发展的指导。

(二)拟增项目建议

1、专业预测系统; 2、专业认证制度;3、高校教师培训项目;4、教学名师培育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1-10-10